第五十八章 亮已经等了很久很久-《三国之银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正说着,门很快再次打开。
    一个穿着青色长袍的年轻士子站在门内,还未说话,刘备就急忙道歉道:“可是诸葛先生?刚才是我三弟莽撞,还请先生勿要责怪。”
    那士子奇怪道:“足下是?”
    “在下刘备,字玄德。”
    刘备就介绍道:“这是我二弟关羽,字云长,三弟,字翼德。”
    “原来是左将军。”
    年轻士子向刘备拱手行礼。
    吴当与单彝也拱手行礼道:“子平先生。”
    子平先生?
    刘备一时疑惑,这年轻人莫非?
    诸葛均笑着说道:“在下诸葛均,字子平,左将军要找的是我兄长吧。”
    “原来是子平先生。”
    刘备这才得知眼前的人是诸葛亮的弟弟,于是询问道:“不知道孔明先生现在在家否?”
    诸葛均说道:“却是不巧,这两日兄长带着嫂夫人回了妻舅家去了。”
    妻舅并不是指妻子的兄弟家,而是指岳父家。因为汉代把岳父称之为舅,因此妻舅在当时也指娘家的意思。
    刘备有些失望,但还是强打起精神问道:“这倒是来得不是时候,不知道先生何时才会回来?”
    “这个说不好,也许三五日,三许过了这个冬天才会回来。”
    诸葛均说道:“若是将军有急事的话,可以去沔南白水寻他,虽说离隆中有些远,但若坐船的话,从沔水至黎丘,再往东向章陵的方向去二三十里,就能到白水了。”
    刘备摇摇头道:“先生去了妻舅家,怕是不便叨扰,既然如此,那烦请子平先生告知孔明先生,刘备再择日登门拜访。”
    “将军不进屋坐坐吗?”
    诸葛均问。
    刘备笑道:“天色已晚,就不叨扰了。”
    “那我就不送将军了。”
    “先生,告辞。”
    刘备向他拱拱手,转身离开。
    诸葛均便站在门口算是目送他离去的背影,等他消失在了林间,这才关门。
    阿奴脆生生地道:“少郎,那个黑脸大妖怪看到了没有。”
    诸葛均笑着说道:“那是左将军的三弟张飞张翼德,不要说人家是妖怪,免得人家不高兴。”
    “可是他长得是像个黑脸大妖怪嘛”
    阿奴嘟囔着嘴。
    诸葛均笑着摇摇头回到了草庐继续念书去。
    山里不知岁月,刘备在离开隆中之后,就又北上去了一趟宛城。
    其实他在宛城还是有一定根基,当地百姓、官员都非常爱戴他,听说他回来,纷纷迎接。
    在宛城待了一些日子,到十一月底,便南下再次回了襄阳。
    因山里清寒,刘表就从岘山搬回了楚王府,听闻刘备来了,一直不肯召见,直到这些日子刘备屡次上书,实在没办法推辞才让他去见一次。
    主要也是刘表知道自己理亏,让人家刘备帮忙给自己打工,又是北上跟曹操打仗,又是去和刘璋打。
    最后甚至还把他派去了瘴气丛生的荆南地区去平定蛮人叛乱,弄得像是变成了他手中的工具,用的时候就利用人家,不用的时候就甩在一边,实在有些不厚道。
    但贾诩也说了刘备是个自己称帝的不稳定因素,所以在没办法下手将刘备除掉的情况下,刘表就只能选择拖一拖刘备,自然不能让他壮大起来。
    这次刘备来觐见他之后,果然又是来找他要武器粮草装备,可人家刘备也有理由,给你打工,还不给粮草武器装备,也太不讲究了。
    刘表虽然理亏,可还是遵守了贾诩的话,最终只是给了很少的一部分粮草先打发了,没有给予刘备想要的粮草武器装备。
    十二月荆州下起了大雪,风雪之中刘备再次启程前往隆中。
    等到隆中乡时天地已是白雪皑皑一片,刘备穿着一件紫色的长袍,外面套着大红色的毛绒斗篷,见这天色正喜,说道:“却是好大的风雪。”
    张飞嚷嚷道:“这天寒地冻大雪纷飞,咱们不在家长坐暖炉旁休息,却要跑那么远见那无益之人,真怕冻坏了大兄身子。”
    “我正欲让孔明知我一片诚心,若三弟怕冷的话,可自先回去,我与云长前往即可。”
    刘备抻了抻衣帽上的风雪。
    张飞忙说道:“跟着大兄出生入死,死都不怕,怕什么冷,我是怕大兄白费一番心思,就算去了之后,那孔明不答应可如何是好。”
    关羽说道:“既是元直先生所言,想必孔明先生也有一番拳拳报国之心,不然元直先生也不会举荐。”
    “不错。”
    刘备也说道:“孔明先生与小先生相交莫逆,自也是心系汉室之人吧。”
    三人正说着,已经是走过眭亭,进入山岗之中,山道崎岖,竹影森森,在道路左侧竹间,却是有一竹屋,里面传来高歌声音。
    “大兄快看。”
    关羽指着那竹屋说道:“前面就是孔明先生家,唯独此处有竹屋,莫怕是先生与友人在高歌?”
    “哦?”
    刘备便说道:“一同去看看。”
    三人策马来到竹屋前,歌声已经愈发清晰。
    就听到里头高谈阔论,嬉笑不停,而且还有酒味传出,勾得张飞不由自主的吸了吸鼻子。
    “谁啊。”
    似乎是听到了门外的马蹄声,有人问道。
    门口有门帘,只隐约见里面人影绰绰,刘备在外面喊道:“不知孔明先生在否?”
    “请进。”
    门内有人说了声。
    刘备就进去,见到里面有三个中年儒生,此刻正烤火煮酒,一同高歌,便拱手说道:“不知哪位是诸葛孔明先生?”
    其中一人问道:“你找孔明有何事?”
    刘备依旧拱手,认真说道:“在下刘备,字玄德,听闻隆中有大贤,便来寻访。”
    “哈哈哈哈哈。”
    三人大笑着。
    其中有人说道:“这隆中确实有大贤,但我们并非孔明。”
    “哦?”
    刘备忙问道:“不知三位是?”
    “在下石韬,字广元。”
    “在下孟建,字公威。”
    “在下崔均,字州平。”
    三人一一行礼,正是石韬、孟建、崔均。
    “原来是三位大贤。”
    刘备从徐庶那听说过三人的名字,他知道这三人是他们的好友。
    能跟诺葛亮徐庶沈晨当朋友,肯定胸中必有智谋,而且对世事也一定会有他们的看法,因而他拱手说道:“而今天下大乱,刀兵四起,诸侯割据,奸臣弄权,汉室倾危,三位大贤为何隐居于此,不问世事呢?”
    崔均笑着摇摇头道:“我知皇叔虽有仁义之名,但依我看,天下大事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,并非人力所能改变。自古以来,治乱无常。”
    “这是何理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