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八章 立言-《三国之银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很多人以为东汉或者南北朝时期,实际上出现的只是算盘雏形,某种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而已。
    真正意义上的算盘出现在元代,元末明初才广泛使用。但这玩意儿本身也没什么技术含量,沈晨读小学的时候还学过,所以早早地制作出来。
    这次要算账他就让人去邓洪家取一个算盘,诸葛亮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,有些奇怪地说道:“阿弟,你在这里做什么”
    “哦”
    沈晨回过头,看到诸葛亮,笑着说道:“兄长起来了”
    诸葛亮走过来看到沈晨面前摆放了算盘,在另外一侧则用竹简和毛笔写字,便说道:“睡了一夜精神倒是好了许多,阿弟在算账”
    沈晨一边在竹简上又写下一笔,一边说道:“兄长可不是睡了一夜,是睡了两日,这段时间你太累了,休息一下也好。这半月来用度确实比较多,不过现在都已经算好了。”
    “两天吗”
    诸葛亮喃喃了一句,忽然又吃惊地看着沈晨道:“两日你就算好了这半月的用度”
    沈晨微微一笑:“有些特别的方法,下次教你。”
    虽然汉代的数学比较发达,有许商算术杜忠算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等典籍,但计算方式并不简单。
    算筹只能用于简单的加减,乘除以上的计算方式需要耗费很多精力,往往要靠大脑来运算,运算过程很简略,只会把问题和解答方法以及答案写在竹简上。
    毕竟竹简的书写方式,要搞具体运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所以导致当时的数学非常晦涩难懂,即便是最简单的九章算术都让人云里雾里。
    诸葛亮点点头道:“阿弟,这两日辛苦你了,你一夜未睡”
    “没啊,我起得早。”
    沈晨说道:“昨天吩咐大家把尾事处理一下,傍晚日落就睡了,平旦三刻起来的,便想着先把账算完。”
    “你平旦三刻才开始算账”
    诸葛亮又吃一惊,这意味着沈晨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内,就把这大半个月以来的账算清楚了,也太快了些。
    沈晨知道他为什么惊讶,便摆摆手道:“下次教你,先不谈这些,阿兄感觉身体如何”
    “无妨,好了许多。”
    诸葛亮盘膝坐在了他身边,见他依旧拨着算盘在结算,便说道:“之前一直想问阿弟,你从书院离开后,有什么打算”
    “打算吗”
    沈晨又把算好的一个账单记录好,昂起头看了眼天花板,想了想道:“我打算先立言。”
    “立言”
    “嗯,世人愚昧,皆是因世间的道理不明的缘故,我欲立言以警世。”
    “打算著书”
    诸葛亮好奇不已,当时人若立言,必会著书,将自己的学说传播出去,比如扬雄便是如此。
    所以他虽然干了投身王莽这件在当时非常政治不正确的事情,但在东汉的簇拥还是非常多,一百余年来门生故吏无数,影响深远。
    沈晨点点头道:“是有这个想法,但在此之前,我必须扬名于荆州,否则的话也不会有人找我就学。”
    “扬名于荆州吗”
    诸葛亮思索片刻,忽然笑起来:“听说你与朝廷为敌,恐怕各大世家不会帮你扬名呀。”
    那个时候扬名才华其实是次要的,家世才最重要。
    庞统之前寂寂无名,司马徽一句庞统为南州名士之冠,就能让他声名鹊起。
    问题在于司马徽又没有开直播,当着全荆州人的面告诉大家庞统很有才华,那么这句话又是怎么传播出去的呢
    自然是庞家在背后帮忙的缘故。
    还有习祯。
    历史上庞统本身被称为“凤雏”,后来帮刘备取川献了很多计策。
    即便是死得早,可好歹也证明了自身才华。
    而习祯在当时的名气仅次于庞统,还在马良之上,可后来投奔刘备,却没有展露出任何能力。
    入川十多年,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,最后更是消失在史书之中。
    是刘备没有识人之明,并未重用他吗
    自然不是。
    第(2/3)页